中外“汉教”青年舌战群儒激扬青春放飞梦想
——第二届“汉教英雄会”夏令营
暨2018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交流大会复赛举行

    [来源] bt365bt365娱乐场     [发表时间] 2018-06-26 11:27:19 
 

6月25日,第二届“汉教英雄会”夏令营暨2018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交流大会复赛圆满结束。复赛以辩论赛的形式进行,32名选手分为四组展开辩论。经过观众投票和评委打分,王柯然、艾墨本、陆逸飞、茂野瑠美等12名中外选手最终进入了第二届“汉教英雄会”夏令营决赛,将进行巅峰对决。

北京语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博教授、中国屈原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方铭教授、CCTV《百家讲堂》主讲人纪连海教授、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意大利语部资深外籍专家、温州商学院传媒学院教授、意大利汉学家唐云担任此次辩论赛的评委。

本次辩论赛分为“汉教青年说”和“唇枪舌战”两个环节,四组选手分别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辩论双方引经据典,“针尖对麦芒”,精彩激烈的对战引来全场阵阵掌声。


选手现场拉票


现场观众

唇枪舌战,谁能拨弄乾坤

本次辩论赛以促进汉语教学事业发展为目标,设置了四组经典辩论题目,以凸显选手的社会热点敏感度和文化修养。四组题目分别为“网络使人们更亲近还是更疏远?”,“事情的过程与结果,哪个更重要?”,“知足者是不是常乐?”和“成功的路上是否好对手比好伙伴更重要?”。在唇枪舌战之间,四组中外选手思维碰撞,智慧发光,精彩的发言获得了观众和评委的认可。

针对“网络使人们更亲近还是疏远?”这一辩题,选手们以生动的事例、诙谐的语言讨论了网络这把双刃剑的利与弊。上海师范大学的王柯然认为,网络既是深渊,也是康庄大道,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秦玥则认为交流的疏远取决于交流方式,过年群发短信永远都不能取代面对面问好的温暖。评委纪连海教授对选手的表现表示肯定,他指出,选手在辩论时应该用更精准的数据支撑起观点,从而更全面地讨论问题。


辩论赛现场

来自喀麦隆的选手何浩德对“事情的过程与结果,哪个更重要?”这一辩题,进行了精彩阐述,他表示,结果可以引领过程,也可以检验过程。土耳其选手白婷丽则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虽然每位选手都很想成为冠军,但在参赛的过程中,大家都收获了友谊、得到了成长,每一位都是英雄。天津师范大学的胡越说道,中国有一句谚语叫做“行百里者半九十”,习主席也曾指出“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些都证明了目标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选手阐述观点

“知足者常乐”是中国的一句谚语,围绕着这一辩题,中外选手展开了激情四射的讨论。来自布隆迪的班超认为,现代追求创新和进步的积极心态,不是否定过去的成果,不知足正是利用有限条件创造更多价值。日本选手近藤桃乃认为满足就是快乐,只有知足常乐才能欣然面对人生。评委张博教授肯定了双方的表现,并建议正方要将传统的谚语创新,赋予新的涵义,反方则要化不利为有利,用逆向思维突破瓶颈。评委纪连海教授结合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以班超、曹操等人物为例向选手讲述历史是不知足的人在不知足的状态中创造出来的。


选手阐述观点

能人辈出,群战辩论舞台

墨子云:“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在本次辩论赛的自由辩论阶段,正反双方左右开弓,你落我起,针锋相对。双方针对各自的立场,抓住对方的漏洞,提问犀利,回答敏捷,博得观众阵阵喝彩。

来自葡萄牙的傅磊珂与乌克兰的王喀秋莎从汉语教学角度展开了对过程与结果关系的辩论,从汉语考试过程、汉语教学课堂安排等方面阐释了各方的观点。王喀秋莎认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学会享受过程中的风景。傅磊珂则认为如果没有目标和方向感,就不会有进步的过程。学习汉语要根据自己的水平制定合理的目标,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蒙古国昂哈吉雅与安阳师范学院的岳楠针对“知足者是不是常乐?”一题展开了讨论,岳楠认为,中国梦正是因为“不知足”,所以才促使我们不断进步。


选手阐述观点


选手阐述观点

古人云,“近贤则聪,近愚则聩”。关于“成功的路上是否好对手比好伙伴更重要?”的辩题,正反方选手引中国谚语,据历史事件,以敏捷的思维和鲜活的案例阐释了对这一题目的理解。哈萨克斯坦选手古普耐以自己的汉教故事和哈中合作关系为例,论证了“成功路上需要好伙伴”。古普耐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中亚不断推进,哈中合作促使两国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取得多项成果。中央民族大学的吕哲认为,成功的路上不能单枪匹马,有朋友的陪伴才能走得更远。美国选手艾墨本列举多个实例,认为成功的路上只有棋逢对手,才能不断提升自我。华南师范大学的车俊池认为,旗鼓相当的对手才是合格的对手,只有确立这样的对手才能激励自我,产生对成功的渴望。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曾安迪和安徽大学的高峥嵘用犀利的语言,风趣的例子,在一招一式的交锋中彰显了语言的艺术。在自由讨论环节里,选手们畅所欲言,有理有据;观众于席间观战,同样酣畅淋漓,颇受启发。

名师坐镇,点评深入人心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评委的提问和点评环节也同样精彩。在关于“结果与过程”的讨论中,纪连海教授对选手进行点评的同时,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方铭教授的提问一针见血,点评娓娓道来,引发了在场所有人的思考。

纪连海教授在点评时指出,选手们在辩论时既展示了知识的积累,还展现了一名汉语教师的修养。张博教授在点评选手表现时讲道,此次辩题很好地平衡了双方的能力,使选手们都发挥出实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辩论时要有破有立,要通过思想的力量、逻辑的力量来增强气势。唐云教授也指出,文化交流是国家与国家交流的重要桥梁,她非常高兴在这里看到汉语教师们用语言与文化架起了两国交流的桥梁。方铭教授也肯定了自由辩论环节中选手的表现,他强调,“汉教英雄会”为中外选手面对面交流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选手们既通过辩论达到交流,也通过比赛加深双方对彼此文化、历史的理解。


专家评审团

本次“汉教英雄会”还设置了导师指导环节。在观众投票环节,各组的导师也纷纷亮相,为观众介绍组员在备赛过程中的艰辛与汗水,让观众了解比赛背后的点点滴滴。经过陈词、质询、自由辩论以及总结陈词四个阶段的角逐,最后综合得分前12名的选手进入决赛。


12强选手

汉语作为了解中国的重要工具和文化载体,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政府、教育机构和企业等的重视。为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中国不断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第二届“汉教英雄会”的举办不仅扩大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影响力、展现了国际汉语教师的崭新风采与面貌,还将激励更多的中外优秀青年投身到这项伟大而有意义的事业中去。